追踪“盲盒”,不只是消费习惯变迁的体现
最近,“盲盒”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,成为一款玩具、衍生品乃至生活方式。其实,这种将物品包装起来、视觉障碍模糊,给人以“神秘”感觉的营销手法已经在市场运用多年。而“空手套白狼”或许是利用“盲盒”现象的成功案例。作为一种市场套路,背后有着何种行业规律?
“空手套白狼”,扮演卖家与消费者间的角色
“空手套白狼”,是一种典型的市场手法。它指的是卖家在与消费者交易时,内心自卫的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表面上展示温馨友好的服务态度,但实际上狡猾地隐藏着营利盘算。其代表的典型行为就是顾客在购物消费时被蒙在鼓里,最终成为受害者。
盲盒实际上也是在利用消费者的“随机性”,将单品包装随机出售,“抽中什么就是什么”成为了一种探险式的消费行为。而这种行为与“空手套白狼”有什么相似之处?
“盲盒”背景中的“空手套白狼”:销售额暴涨之于市场简单供求结构
近段时间,社交平台上到处是“盲盒”掀起热潮的消息,很多关于“盲盒”背后的规律、引导因素已经得到了清晰的阐述。在所有的营销策略当中,人性也许是最值得深挖掘的一方面。
“空手套白狼”与“盲盒”相似之处都在于心理的操控,那么“盲盒”实现的发展,背后简单的供求变化促成了消费习惯的改变。不过,“空手套白狼”占到了“盲盒”乃至市场的更大一部分。像“半月谈”2015年的相关调查就显示大多顾客认为商场里“空手套白狼”横行。盲盒只是市场竞争下的一种有趣的尝试,而“空手套白狼”则是一种更为狡猾的谋划,背后难免有着更深层次、更垂直客户的策略。
“盲盒”现象的衍生,为行业固有营销方式带来变革?
简单来说,“盲盒”现象就是利用人性的随机性和探险热情,形成商品消费新体验的营销策略。倘若市场中,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这样明朗的话,受众们会感到无聊。所以,营销策略的周期性重构是营销者必须要做到的。
与此同时,“空手套白狼”这种衍生,也同样是营销形式的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。但现在来看,“盲盒”热潮恰恰为“空手套白狼”带来了重要启示:对比之下,随机性的伦理道德风险会更小,而利用盲盒的一些概念和手法进行新营销方式的构建,成为了可行的方法之一。
结语:
在“空手套白狼”和“盲盒”这两种市场现象背后,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人性的狸猫换太子,也透露出寡头制度、垄断竞赛、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基调。不过,三个现象唯有一个是正常产生的市场规律:“盲盒”的存在是眼前初起的趋势。但无论是哪一类营销形态,其一定是基于受众需求,通过营销手法达成商业价值。而对于消费者而言,学会自我保护也是必要的自愈之道。
上一篇:「通江论坛」打破格局,拥抱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