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去年底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,中国野生动物贸易曾一度成为重要疑点。事实上,截至目前,整个野生动物贸易链条的确存在诸多不规范和违法经营行为,其中包括珍稀物种被卖至餐桌的情况。本文将揭秘中国病毒爆发背后的野生动物贸易黑幕。
野生动物贸易的现状
虽然随着国际和国内相关政策的推进,中国的野生动物贸易渐行渐远,但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悠久的大国,中国野生动物贸易现状依然不容乐观。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,2015年至2019年期间,中国共进口了45万吨野生动物产品,其中约有1/3为珍稀动物制品。此外,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,野生动物的网络交易渐成气候,一些不怀好意的商家以微信、淘宝等社交媒体进行非法交易,甚至在电商平台上公然售卖珍稀动物制品。
野生动物市场治理的难点
针对上述不规范和非法经营行为,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。2018年,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将“食用野生动物”和“贩卖珍禽珍兽”列入违法行为,同时取消了“非禁止性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”的许可证发放。此外,自疫情爆发以来,除了惊人的感染数据之外,一些新规定的颁布也明确宣布对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。然而,野生动物市场治理的难点还是比较大的,首先是传统市场的局限性,其次是高科技手段的滞后性,再次是执法力量的不足。
野生动物贸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
从宏观上讲,野生动物贸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与安全,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从野生动物保护角度看,野生动物贸易直接致使珍稀物种减少,间接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,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。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境被不合理采挖和违法采伐毁坏,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的丧失。从人类安全角度看,野生动物贸易容易造成病从动物传到人的危险,不仅威胁健康,还可能给人类带来全球性的疫情灾难。
结语
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,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,试图减少或消除野生动物贸易的负面影响。但是,截至目前,这些监管措施还没有完全取得满意效果,同时,改进措施也在朝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推进。我们相信,将来的中国野生动物贸易会更加规范和可持续,为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做出贡献。